必一体育sport官网

必一体育sport官网下载(中国)·注册登录APP

必一体育官网下载CONTACT US

电 话:0871-64118256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气象路王家坝23号附楼3楼

传 真:0871-6411825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必一体育sport官网·首创环保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日期:2024-08-13 23:03:16

来源:必一体育sport官方网站 作者:必一体育官网下载

  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总结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的4个“重大转变”: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在重点工作部署方面,大会要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等。习总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由此,生态环保行业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总体来看,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央和地方全面部署并稳步推进各项环保产业规划和政策,覆盖固废、污水、大气、土壤、资源化各方面,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在重点工作方向上,既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也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在五年前“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成果的基础上,思考如何“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好碧水、净土两大保卫战。这意味着,过去大力投入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时代将一去不返,环保企业即将迎来的是精耕细作、以防为主的新时代。

  对于碧水保卫战,未来的重点方向是在“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近年来国内水务企业供排水一体化经营的效果逐渐显现。目前水务行业集中度依然不高,具有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化不足、区域分散等特点;水务行业区域壁垒较强,异地业务扩张难度较大,外延式扩张是更为便捷有效的途径。供水管网改造、存量项目提标改造扩建、饮水安全改造、城乡供水整合、再生水资源化利用、污泥无害化处理等仍是近几年行业发展的重点。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新兴技术和智能工业的不断融合,智慧水务行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前景。

  对于净土保卫战,未来的重点方向是“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在历经“跑马圈地”“抢装潮”等时期后,进入冷静发展期,行业不再是盲目扩张,而是对项目规模、盈利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近年来,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先后发布《关于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补齐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短板弱项的实施方案》两项政策,县级垃圾焚烧处理市场待爆发。目前县级焚烧处理市场还处于市场探索阶段,行业内运营效率高、规模效应明显、区位优势好且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公司在未来会愈发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固废资源化将成为新的潜在增长点。在“双碳”的大背景下,“减污降碳”“循环再生”“能源替代”等方向的重要性大幅提升,环保众多细分领域深度契合减碳方向,由于碳排放与污染具备较高的同源性,在我国国情下,减污、降碳并举更具性价比。再生资源具备减排效应和供给资源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再生资源减排属性突出,碳中和目标提振企业回收利用需求;另一方面,碳中和目标下原生资源产能扩张受限,再生资源成为重要补充,下游需求增长有望驱动我国的再生资源行业步入第二个景气发展期。

  对于蓝天保卫战,未来的重点方向是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加强可吸入颗粒物、温室气体、VOCs等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即从单点、单项治理向系统化、综合性治理转变。近年来,国务院、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完成全国80%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同时实现4.6亿吨焦化产能清洁生产改造工作全面落地。在末端治理环节,开展低温SCR脱硝技术、SCR高效精准喷氨技术、除尘设施节能高效化等治理技术研发投运,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可以看出,钢铁、煤焦化、水泥、燃煤锅炉、VOCs治理等领域是“十四五”期间国家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的重点领域。

  首创环保集团致力于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和守护者,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公司积极探索碳减排路径,提升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共建清洁、美丽、繁荣的幸福家园。首创环保集团为客户提供高效、智慧、绿色的综合解决方案,并按客户类型将公司从事的业务类型按照“市政公用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及“企业环保节能综合服务”进行了划分,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a)提供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及再生水服务、供排水一体化、管网运维、污泥处理处置等城镇水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与专业化服务。

  b)提供城镇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焚烧资源化、有机垃圾厌氧资源化、场地修复等固废处理处置综合服务。

  依托智慧环保平台,结合“测、管、治”综合解决方案,协助客户管控、治理大气环境,实现空气质量稳定达标与持续改善。

  b)提供“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装备智造”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稳定达标、可持续的治理效果。

  为多领域的工业企业提供全方位水处理系统服务,整体统筹工业给水、循环水、废水处理、再生及零排放等水系统环节,帮助企业实现污染物排放减量与达标,有效控制系统运营成本。

  a)提供低碳改造、碳资产管理及碳交易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管理体系。b)针对不同行业及企业的特点,践行“一企一策”方针,帮助客户降低能源成本。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践行“生态+2025”战略,坚守生态环境主航道,坚定推动业务向系统解决方案方向升维。在“质提量增”总体目标的牵引下,聚焦“提质、增量、创新、攻坚”四大经营策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059.45亿元,较年初增长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85.46亿元,较年初增长4.49%。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38亿元,同比下降10.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7亿元,同比下降11.63%;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0.97亿元,同比下降19.50%。公司从2022年6月10日开始调整京通快速路收费政策、2022年处置新西兰项目和益阳项目,剔除上述因素后,按照可比口径计算,公司2023年上半年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88.29亿元,同比增长2.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6亿元,同比增长13.77%;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1.05亿元,同比增长17.22%。

  从内部管理视角来看,资产类业务的收入、利润略有下滑,主要是工程类业务数量与规模下降所致,但运营类业务持续发力,收入、利润保持稳步增长,“稳定器”作用彰显;服务类业务收入、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场地修复、环卫、市政大气等业务快速发展,强化EPCO、委托运营类业务拓展力度;技术产品类业务处于培育发展阶段,目前规模较小,业绩有待于进一步释放。

  2023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带领下,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攻坚克难,重点开展了如下工作:

  随着环保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关注点逐渐从投资建设转向运营能力。公司大胆尝试将“世界级制造”的持续改善管理体系引入水务领域,并结合行业特性开发出CWCI(首创水务持续改善系统)运营管理体系,从体系上推动卓越运营。CWCI是一套全面且有效的持续改善管理体系,以目标为导向,针对安全生产、营销服务、前期管理、基础管理等度,进行损失的识别、消除和预防,实现绩效改善和管理的提升。在CWCI体系的支撑下,精细化管理得以实现,通过运营单元的模块化拆解以及反复验证的操作标准化输出,实现运营指标的稳步提升。

  这一体系已在公司供水体量最大、生产运营管理复杂的徐州首创供水项目率先应用,并打造成为公司旗舰项目,也为供水行业提供了精细化管理的“范本”。目前生产管理体系已完成试点并初步具备推广条件,下阶段经评估后将在全系统推广,将成为环保行业内第一个精细化先进生产管理体系。

  在业务端,报告期内公司城镇水务运营持续发力,关键生产效率指标有效提升。其中,供水水处理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8,335.18万元,同比增长7.2%,供水服务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973.97万元。供水业务产能利用率62.75%,较上年同期上升2.75个百分点,产销差率13.49%,较上年同期下降1.35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售水量6.84亿吨,同比提升5.06%,综合水价1.91元/吨(含税),同比下降5.91%。上半年完成转商运项目2个,涉及处理规模5.99万吨/日。

  污水水处理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743.47万元,同比增长9.96%,污水水处理业务上半年结算水量14.61亿吨,同比提升1.87%,综合水价1.61元/吨(含税),同比下降3.01%。报告期内,实现4个项目水价调增,涉及处理规模41.5万吨/日,预计每年增收534万元。污水业务产能利用率80.84%,较上年同期上升0.84个百分点。上半年完成转商运项目6个,涉及处理规模35.62万吨/日。

  公司固废处理之垃圾焚烧业务,在运营效率提升方面:上半年共签署16份垃圾处置协议,实现特许经营权外的垃圾进厂量6万余吨;在特许协议维护方面:推动试运转商,其中唐河焚烧于报告期内进入商业运行,驻马店焚烧、吉首焚烧和南乐焚烧转商工作正按计划推进。为强化技术创新赋能业务,解决一线技术痛点,真正推进技业一体,公司以固废焚烧业务为试点,组织一线项目团队直接提出痛点需求,并经公司科研团队反复研究,筛选出10个技术含量较高、痛点难点突出的技改项目,形成首批“揭榜挂帅”科技型技改项目榜单。对微创新项目,建立以需求为牵引,以解决问题为评价标准,初步探索了“揭榜挂帅”机制在公司复杂场景下的实践应用。

  在采购端,创新采购模式实现管理增效。报告期内,除公司内部联合集采外,公司联合北控水务、光大环境开展行业联合集采,涉及采购金额3.7亿元,集采综合成本下降14.05%。

  在财务端,不断尝试财务管理体系的创新和优化。为加强财务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管理效能,公司开展统一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建设方案的设置。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探索精细化的业财融合体系,探索从投资、建设到运营期的统一预算口径,推动财务预算和经营计划的高度融合,并试点科创型、轻资产型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报表体系。

  目前公司已经逐步构建了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能力,围绕市场需求,持续输出综合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合同额69.4亿元,其中,轻资产业务新增合同额55.4亿元,占整体新增合同额的79.83%。城镇水务业务板块新增合同额29.6亿元,占公司整体新增合同额的42.65%,其中轻资产业务(EPC、EPCO、O&M、委托运营等)合同额17.6亿元;固废业务板块新增合同额34.4亿元,其中轻资产类业务环卫业务新增合同额22.1亿元;轻资产类业务场地修复业务新增合同额4.3亿元;大气工业业务板块新增合同额0.6亿元,其中工业业务新增合同额0.02亿元。

  以存量带增量。公司充分利用全国化布局的触角,在优势区域持续深耕,“水、固、气、能”多业态相互协同,全面升级服务能力和范围。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组建26家“城市公司”,其中城镇水业务覆盖19家,固废业务覆盖7家。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现有城市公司新增合同额52.88亿元,占整体新增合同总额的76%。公司新落地订单绝大部分来源于已布局城市,以城市为锚点的拓展策略正在得到市场验证。未来随着以城市公司为核心的市场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公司将在市场拓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以创新带增量。公司利用科技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的优势,以创新带动新业务的拓展,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技术产品与服务业务实现销售突破,其中,WEAM生态智慧运营平台、ASMART水厂智慧决策系统、除臭型智能多功能喷洒机器人、烟台平畅河人工湿地EPCO项目实现外部合同合计7,916万元。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利器”,公司结合“感知客户需求-寻找解决路径-开发迭代升级-输出整体方案”的思路,推动技术产品开发,以客户需求为起点,提供技术及综合解决方案,助推环保行业高质量发展。

  以点带面,尝试系统解决方案中城市深耕新打法,探索业务增长新模式。在新疆石河子市,公司积极探索落地了城市级跨业态系统解决方案,以解决方案带动项目、服务业务和技术产品落地。以技术协同、业务协同、团队协同的方式,将治污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寻找新方式,开辟新路径,形成了从“0”到“1”的标准化综合解决方案样板的探索。截至目前,公司在石河子市存量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项目设计总规模30万吨/日,总投资为人民币87,700万元;新增中标工程技术类服务管网项目-石河子市城市排水收集总管复线万元;新增中标大气监测类业务挥发性有机物监管能力项目,中标金额716万元;中标秋冬季污染攻坚服务项目,中标金额49.65万元。

  在安徽马鞍山以环卫业务为试点,开展自营+代理业务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应用,探索城市公司拓展跨事业群方案支持的新模式,成功落地2个环卫项目,合同额3亿元。代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城市公司的市场资源优势和管理集约优势,释放发展红利。一方面,发挥城市公司市场资源优势,以代理方式强化市场协同,提高获单量;另一方面,借助城市公司属地化服务优势,有效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通过对环卫业务“自营+代理”模式进行实践探索,起到“激活一子、盘活全局”的效果,为将来多业态价值协同提供更有效的实现途径。

  报告期内,公司入围“双百企业”,下属科技型企业北京首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首创大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双入围“科改示范企业”。公司的市场化改革和创新能力获得充分认可。公司积极推动组织体系变革,通过构建战略导向下的运营管控模式,强化总部战略管控和资源配置能力,推进企业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公司坚持市场化改革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双轮驱动”,聚焦治理、用人、激励“三大机制”,加快健全有利于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报告期内,公司以疏通人才发展通道、优化激励体系为落脚点,构建支撑公司科技创新的人才发展体系。完善技术研发序列发展通道,增设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等较高职位,进一步打开了技术人才发展上限。持续优化技术研发序列的任职资格体系,细化能力素质分阶标准,有序引导员工自主提升。同时,优化科技创新激励体系,围绕IPD流程激励,设计了以项目全周期管理为基础、以价值贡献为导向、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激励更多科技人才谋事创业。

  公司聚焦集团化管控体系、市场化经营机制、创新型业务孵化3个改革重点,完成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的制定,后续将持续完善方案并推动实施。在加快推进科研脚步的同时,公司也在持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规范专利申请程序,切实保护各类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公司积极打造高质量技术生态圈。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各类科创平台、学会协会、合作高校等科技创新主体,组织内外部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技术沙龙、行业会议共计21次。其中,公司在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MarkvanLoosdrecht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共同组建的“中-荷未来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成立7周年之际,举办了“科创赋能蓝色征程”国际高峰研讨会,为未来技术研发明确了发展方向。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8,306.29万元,取得了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水利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国资委数字场景创新三等奖等荣誉。公司以“突出专业价值、聚焦客户需求、强化技术驱动”为原则,着力打造以创新技术为核心,以解决方案和智能制造为支撑的三大体系,覆盖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智慧城市、创新低碳技术、可持续固废资源管理四大应用场景的STM技术产品体系,该体系在第24届中国环博会上正式发布,同时发布了16项核心技术产品。未来,公司将坚守生态环境主航道,依托科技创新,推动技术产品研发与市场转化,拓宽发展“护城河”。

  (1)构建环保生态圈,推动上下游的合作。公司通过北京北创绿色低碳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投资的碧兴物联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2)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公司明确发展战略,集中资源和精力,布局到空间更大、更具核心优势的领域,坚决围绕“进退守试”,做好业务聚焦。报告期内,公司部分低效企业退出取得积极进展。

  (3)强化现金管理,有序推动应收账款回收工作。面对地方政府财政收紧、客户需求不断升级、业内企业创新求变等总体态势,公司面对应收账款回收工作坚持不折不扣、不退不让抓落实,抓实落细每一项措施。报告期内,应收账款总体增速趋缓,56个项目实现应收账款余额下降。三、风险因素

  水务、固废等传统PPP项目未来市场日趋饱和,同时行业所固有的地域属性加大了公司进入新水务市场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业务扩张的速度。另外,随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大型投资项目的涌现,众多工程企业、金融机构纷纷跨界进入,水环境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调整经营思路,通过深耕城市、增强客户黏性,寻求市场策略的升维,通过加快推进项目产品化,推动业务模式的升维,通过深入挖掘多元价值,探索业绩增长路径的升维。开拓城市化、项目产品化、价值多元化的“三化驱动”是我们的破局之道。开拓城市化体现了市场策略的升维,关键在于依托全国化项目布局优势,通过重点区域持续深耕,强化市场护城河,推动从“行商”到“坐商”的转变,从而在项目“内卷时代”脱颖而出。项目产品化体现了业务模式的升维,关键在于发挥已有大量项目的运营优势,加速推进项目“技投建运”闭环,并识别和提炼关键的能力与技术,进一步封装为模块化产品,实现对外销售,推动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价值多元化体现了增长路径的升维,关键在于依托集团化的业务组合优势,从过去产品的市场拓展,扩展为客户的全产品服务,提升盈利能力,推动从规模到效益的转变。

  由于公司业务的生产成本均受电价、药剂价格及人工成本等多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性,如生产成本上升,将对公司年度经营计划目标实现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在需求紧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客户寻求最优性价比的环保问题解决方案,更加注重成本、质量等核心要素。

  应对措施:一是公司通过统一供应链标准,提高品类集中度,扩大采购批量,进一步降低公司采购及运营期成本与管理复杂度,为公司实现高品质交付、高标准迭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公司聚焦经营性现金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加强回款调度。三是加强技术和业务融合的意识和实现路径,充分利用公司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研发能力,通过技改、研发推广等实现技术导入,满足高品质交付标准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北京市国资委下属国有控股上市企业,目前在国内环保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广泛的市场网络、丰富的运营经验、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多元的融资渠道。

  首创环保集团前身是首创股份,于2000年4月上市,2021年更名为首创环保集团。自成立以来,在北京市国资委、首创集团的带领下,经营业绩在行业内名列前茅,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经过二十多年城市深耕,公司业务遍布全国,备受各地客户认可。公司城镇水务业务已形成全国性的业务布局,水处理能力达到2,614.46万吨/日,位居国内环保行业前列;固废业务的发展也触及大部分省市,尤其是江西、河南等地,现已形成比较优势,目前固废处理能力达到1,450.6万吨/年;市政大气综合治理服务业务客户覆盖北京、河北、江西、安徽、山东、新疆、河南等多个省份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和园区;工业企业治理业务覆盖钢铁、煤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多个工业企业。

  公司持续聚焦环保主业,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自2003年水务行业举办“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评选活动以来,公司每年均位列十大影响力企业前列。公司固废业务子公司首创环境已连续十年成功跻身“固废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名单。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市场拓展团队和科学规范的投资管理机制。公司定期开展市场拓展及投资管理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市场拓展技巧和精准投资能力,同时公司已具备科学精准的投资测算模型,标准高效的项目投资流程与机制,为投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公司拥有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市、覆盖环保业务全产业链的市场网络布局。公司业务已遍布全国大部分潜力省市,并建立26个城市公司的市场网络,将存量城市作为未来市场拓展的主线,充分发挥项目属地优势,增强客户粘性,提高存量城市市场占有率,持续挖掘城市市场网络的巨大价值。目前公司已经逐步构建了“水、固、气、能”多业态全产业链业务布局,正在向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进行转变。

  公司正积极打造统一的市场网络体系,现已构建覆盖“5+4+1”业务布局的线索管理系统,实现了整合市场开拓能力、发挥协同效应、释放客户资源的基本目标;通过内外部两个维度的矩阵化表达,形成一套较为科学、严谨、适应公司发展需求的市场拓展地图,通过在城市层面对拓展区域进行系统化分析和评价,找出最具潜力的目标区域,进一步匹配相应的市场策略、拓展计划、投资标准,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价值最大化;面向客户,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了以客户团队、解决方案团队和交付团队为基础的“铁三角”市场拓展模式。未来公司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为牵引,不断丰富环保业务场景和价值链条,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和高品质交付,一揽子解决客户环保需求。

  经过超过二十多年的深耕细作,卓越的运营能力已成为公司在行业内的闪亮名片。城镇水务方面,公司积极推动管理革新,充分发挥运营大数据的平台优势,以污水产能利用率、供水产销差率、吨水电耗药耗等关键生产指标为抓手,推动运营效率的不断优化,生产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凭借规范运行的责任担当和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普遍得到了项目所在地政府的高度好评。固废业务方面,公司抓牢项目关键生产环节和要素,通过提升垃圾量、降低厂用电率、技术改造等方式,持续提升焚烧项目吨入厂垃圾上网电量,发电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同时,公司积极引进先进的精细化生产制造管理体系,已在徐州首创落地“CWCI”管理体系,推动形成环保行业第一个精细化生产管理体系。

  公司是AAA信用评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金流稳定,抗周期性强,拥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报告期内,公司与多家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集团整体议价能力,降低整体资金成本。公司不断加强资金管理,本部与多家银行建立银企合作关系,拓宽融资渠道,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获得授信总额约461亿,极大地确保了公司资金需求。报告期内,为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公司推动97个存量项目实现了外部融资利率的下调,目前综合融资成本为3.76%。公司围绕盘活存量资产、控制资产负债率、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不断探索,赋能公司发展。实现多个金融产品的先行先试,树立了资本市场创新融资的典范。

  公司坚持科技引领,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公司发展动能转换。公司已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8,306.29万元。在对各业务板块进行存量技术产品、未来科研方向及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公司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技术发展规划的目标定位及各业务板块的研发主赛道;提出了“系统化、资源化、数字化、集约化”的科技创新方向,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已于2023年4月在公司业绩发布会同期进行发布。此外,公司积极推动研发成果转化,“ASMART技术产品”顺利完成厦门集美、高崎两个项目的签约,树立了科研项目产品化、科研产品市场化的良好标杆。


必一体育sport官网

上一篇:环保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下一篇:2023年中国环保设备产业链图谱研究分析(附产业链全景图)